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近年来,依照国家科技部署,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招商交科)牵头建设的公路隧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公路隧道国工中心)针对公路隧道运行安全与控灾减灾这一行业共性核心问题,实施了有组织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近日,公路隧道国工中心联合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高速公路隧道技术中心、浙江交投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浙高运)、浙江义东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等多家单位,在浙江省义东高速公路西甑山隧道开展了一系列实体隧道火灾场景试验,为提升我国公路隧道防灾减灾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持和经验参考。
据了解,此次实体隧道火灾试验聚焦隧道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重点难点,旨在验证火灾烟雾监测预警技术的有效性,深入探究火灾烟雾的扩散规律及其控制策略,获取隧道火灾环境下的人员疏散特征规律。全长3248米的西甑山隧道作为浙江省首条穿越城市主城区的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隧道,其完善的机电设施和复杂的环境条件为试验提供了理想的测试场景。
为验证火灾和烟雾识别算法是否准确并能快速响应,公路隧道国工中心科研团队采用煤油与汽油混合液的燃烧火焰,系统测试了不同风速条件、不同火灾规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评估算法在不同火灾强度下的具体表现。此外,火灾发生的位置也被纳入测试范围,科研团队在隧道不同段落设置了火灾点,以检验算法对火灾发生位置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我们还着重关注了系统报警时间这一重要指标,详细记录了从火灾发生到视频信号传输、再到算法识别并触发报警整一个流程所需要的时间,以此评估检测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这将为火灾烟雾监测预警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较为可靠依据。”公路隧道国工中心科研小组成员说。
火灾中,烟雾的危害往往比火本身更大,有毒气体与高温积聚,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也是火灾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的因素之一。探明隧道火灾烟雾的扩散规律,是提高隧道防灾减灾能力的一项关键研究工作。科研团队需要获取实体隧道内不同规模火灾烟雾的扩散行为规律,并基于此提出烟雾控制策略,实现对隧道火灾烟雾的有效控制和快速应对。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公路隧道国工中心科研团队获得了烟雾在隧道狭长空间内自由扩散的数据,更好地理解了火灾烟雾沿隧道纵向蔓延的基本机理。在隧道排烟风机的加持下,科研团队通过对比不同的排烟方案,量化了排烟效率与风机配置、风速之间的关联关系,进一步验证了排烟设施在抑制烟雾蔓延方面的实际效果,为后续优化排烟策略、规划人员逃生路径提供了实证基础。
为了深入探究隧道火灾烟雾对人员逃生行为的影响,了解紧急状况下人员逃生的个体特征与群体规律,公路隧道国工中心科研团队邀请百余名来自社会不同岗位及年龄层面的志愿者开展了一场实体隧道火灾场景人员逃生试验。
“我们精心搭建了一个高度仿真的实体隧道火灾模拟场景,隧道上部烟雾密布,下部烟雾相对稀薄,逼真再现了火灾现场视觉受限、呼吸困难的环境,为参与者营造了真实的火灾逃生体验。”浙高运科研小组成员说。
试验中,志愿者乘坐不同车辆到达“火源点”附近,车辆会受“火灾”影响停止,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逃生演练就此展开。经过多次试验,公路隧道国工中心科研团队利用人员定位等技术,系统获取了人员逃生的总体时间、疏散速度、行为特征等试验数据,为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隧道火灾疏散预案提供了宝贵数据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试验不仅是一次科研探索,更是一场生动的安全教育课。“我经常在高速上开车,遇到隧道火灾还不知道怎么正确逃生。这次逃生试验让我认识了车通门、人通门等重要逃生通道,也了解了基础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学到不少自救知识。”志愿者李先生说。
此次西甑山隧道火灾综合试验,是浙江省交通运输厅重大研发项目“隧道智能安全绿色运维关键技术综合研究与示范应用”子课题“公路隧道防灾减灾技术探讨研究”的重要内容。该子课题由浙高运牵头,招商交科、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研发,围绕公路隧道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需求,重点解决公路隧道火灾风险评估、火灾监测预警、隧道主动灭火、隧道火灾控烟、火灾应急处置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下一步,科研团队将重点开展主动控火和系统灭火试验,届时公路隧道国工中心的新型应急处置装备控火机器人等将陆续亮相。
响应国家号召,面对行业需求,公路隧道国工中心时刻秉承本领域国家级科学技术创新平台的使命与职责,加速推进公路隧道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21年,公路隧道国工中心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大公路隧道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关键技术及装备》,聚焦长大公路隧道火灾、燃爆和坍塌等突发事故,建立集灾情侦测、态势研判、人员疏导、灾变控制、应急复通于一体的全链条技术与装备体系。同时,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公路隧道国工中心自主研发了公路隧道洞口车辆柔性阻拦系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监(检)测机器人、公路隧道应急疏导机器人等多套防灾减灾数字化装备,并在重庆、广东、广西、浙江等地成功实现“首台套”的应用。
未来,公路隧道国工中心将继续积极与浙高运等联合创新单位深化产学研合作,充分的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更好地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助力我国公路隧道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提质升级。